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青岛政法先进典型宿敏

2021年07月19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宿敏

  宿敏,女,197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02年7月选调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06年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先后在民四庭、金融审判庭从事金融借款、保险、民间借贷等案件审判工作。2015年担任金融庭副庭长,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做好负责的各项工作,深耕金融审判业务,注重调研宣传,特别是近几年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平安青岛建设中,敏行担当、奋力进取,取得优异成绩,受到领导和同事们认可和好评

  一、特事特办,依法护航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宿敏坚持司法审慎善意原则,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在审理原告某银行诉被告北京某公司金融借款纠纷案中,被告以冻结账户影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经营为由提出解封申请。宿敏收到申请后,按照涉疫案件“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迅速组织网络听证,在同一天内完成合议研究、制作解封裁定并移送执行部门,当日解除了对该企业账号的冻结,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该案作为依法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典型案例被写入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二、机制创新,应对疫情开展互联网庭审模式

  在各行业热议如何应对疫情产生的冲击时,宿敏深感转变办案方式、开启互联网“云”审判模式势在必行。2020年2月,春节假期一结束,宿敏就按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青岛中院党组要求,积极应对疫情,深化流程再造,启动线上办案模式。2月17日,宿敏所在的审判团队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保险纠纷案。庭审结束后,一方当事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图点赞:“互联网庭审真棒!第一次参加智慧法院庭审,一起上诉案件半小时结束。为青岛中院的互联网庭审点赞!”10月24日,为进一步优化和推广金融案件互联网庭审工作,宿敏在市律师协会举办的金融类案互联网开庭业务培训会上,大力宣传互联网开庭模式,不仅节省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庭审效率,而且是审判流程再造的有益探索,为参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为推广互联网开庭模式贡献力量。

  三、响应时代,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

  为呼应互联网金融业务司法需求,2020年青岛中院金融庭将在基层法院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作为负责调研宣传工作的副庭长,宿敏首先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向驻青金融机构征求意见后,形成初步报告,为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基层法院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关于审理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对立案、送达、庭前准备、案件审理、裁判文书制作、电子证据认证规则、裁判要点等进行全流程指引,建立互联网金融案件裁判规范,为案件高效审判打好基础。指导崂山区人民法院、市南区人民法院构建互联网金融审判平台。经过不懈努力,在2020年底,崂山、市南法院帮助企业有效缓解了化解不良资产压力,提升了企业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获得良好社会效果。

  四、勤奋钻研,理论调研成果累累

  参加工作后,宿敏一直坚持审判实践与理论调研并重,通过审判实践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分析研究,再将优化的法律思维用于审判实践,提高审判质效。针对近几年的审判难点预告抵押登记效力问题,通过审理多起案件和反复思考,撰写《抵押权预告登记制度法律适用问题探析——以抵押权预告登记与所有权预告登记本质区别为基础》论文,在2018年全省法院“法院改革与民商事审判问题研究”理论调研活动中获三等奖,刊登在《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上,被天同诉讼圈转载,入选天同诉讼圈年度优秀论文。文中对相关法律规定突破性的理解适用,被最高法院最新的担保制度司法解释采纳。作为主要执笔人,2017年参与山东高院审管办《民间借贷纠纷类案证明标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民间借贷案件裁判观点梳理》,刊登在《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2019年第1期。2020年撰写的论文《票据被除权后持票人权利救济法律适用问题探析》,获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商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论文三等奖。坚持立足审判与加强联动并重,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等提出司法建议。关于加强保险监管、加强金融业监管的多个司法建议,在山东高院、青岛中院获奖,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反馈。2018年开始,每年受邀到山东法官培训学院,讲授金融审判法律适用问题,反响良好。

  五、投身普法,引导公众防范金融风险

  审判实践中,一些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当事人,不仅不懂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无法接受法院基于法律事实做出的判决,甚至质疑司法的公正与权威。看到那些失望又气愤的表情,宿敏感到责无旁贷,针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类案件,先后撰写了《投保需谨慎 避免起纠纷》及《民间借贷官司增了近四成两篇稿件,在《青岛日报》发表,帮助人们提高对保险及民间借贷的认知水平,维护自身权益。自2013年开始,宿敏每年撰写金融审判白皮书,组织全庭撰写典型案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防范金融法律风险向全社会发出预警、提出建议。多次在青岛中院与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法律大讲堂”授课,受到领导和企业家的肯定。2018年、2019年,宿敏积极参加“金融安全知识公益讲座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审判经验和真实案例,引导社区群众和高效师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护大家合法权益。

青岛政法先进典型宿敏

来源:
2021年07月19日

  宿敏

  宿敏,女,197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02年7月选调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06年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先后在民四庭、金融审判庭从事金融借款、保险、民间借贷等案件审判工作。2015年担任金融庭副庭长,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做好负责的各项工作,深耕金融审判业务,注重调研宣传,特别是近几年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平安青岛建设中,敏行担当、奋力进取,取得优异成绩,受到领导和同事们认可和好评

  一、特事特办,依法护航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宿敏坚持司法审慎善意原则,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在审理原告某银行诉被告北京某公司金融借款纠纷案中,被告以冻结账户影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经营为由提出解封申请。宿敏收到申请后,按照涉疫案件“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迅速组织网络听证,在同一天内完成合议研究、制作解封裁定并移送执行部门,当日解除了对该企业账号的冻结,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该案作为依法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典型案例被写入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二、机制创新,应对疫情开展互联网庭审模式

  在各行业热议如何应对疫情产生的冲击时,宿敏深感转变办案方式、开启互联网“云”审判模式势在必行。2020年2月,春节假期一结束,宿敏就按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青岛中院党组要求,积极应对疫情,深化流程再造,启动线上办案模式。2月17日,宿敏所在的审判团队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保险纠纷案。庭审结束后,一方当事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图点赞:“互联网庭审真棒!第一次参加智慧法院庭审,一起上诉案件半小时结束。为青岛中院的互联网庭审点赞!”10月24日,为进一步优化和推广金融案件互联网庭审工作,宿敏在市律师协会举办的金融类案互联网开庭业务培训会上,大力宣传互联网开庭模式,不仅节省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庭审效率,而且是审判流程再造的有益探索,为参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为推广互联网开庭模式贡献力量。

  三、响应时代,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

  为呼应互联网金融业务司法需求,2020年青岛中院金融庭将在基层法院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作为负责调研宣传工作的副庭长,宿敏首先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向驻青金融机构征求意见后,形成初步报告,为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基层法院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关于审理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对立案、送达、庭前准备、案件审理、裁判文书制作、电子证据认证规则、裁判要点等进行全流程指引,建立互联网金融案件裁判规范,为案件高效审判打好基础。指导崂山区人民法院、市南区人民法院构建互联网金融审判平台。经过不懈努力,在2020年底,崂山、市南法院帮助企业有效缓解了化解不良资产压力,提升了企业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获得良好社会效果。

  四、勤奋钻研,理论调研成果累累

  参加工作后,宿敏一直坚持审判实践与理论调研并重,通过审判实践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分析研究,再将优化的法律思维用于审判实践,提高审判质效。针对近几年的审判难点预告抵押登记效力问题,通过审理多起案件和反复思考,撰写《抵押权预告登记制度法律适用问题探析——以抵押权预告登记与所有权预告登记本质区别为基础》论文,在2018年全省法院“法院改革与民商事审判问题研究”理论调研活动中获三等奖,刊登在《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上,被天同诉讼圈转载,入选天同诉讼圈年度优秀论文。文中对相关法律规定突破性的理解适用,被最高法院最新的担保制度司法解释采纳。作为主要执笔人,2017年参与山东高院审管办《民间借贷纠纷类案证明标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民间借贷案件裁判观点梳理》,刊登在《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2019年第1期。2020年撰写的论文《票据被除权后持票人权利救济法律适用问题探析》,获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商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论文三等奖。坚持立足审判与加强联动并重,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等提出司法建议。关于加强保险监管、加强金融业监管的多个司法建议,在山东高院、青岛中院获奖,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反馈。2018年开始,每年受邀到山东法官培训学院,讲授金融审判法律适用问题,反响良好。

  五、投身普法,引导公众防范金融风险

  审判实践中,一些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当事人,不仅不懂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无法接受法院基于法律事实做出的判决,甚至质疑司法的公正与权威。看到那些失望又气愤的表情,宿敏感到责无旁贷,针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类案件,先后撰写了《投保需谨慎 避免起纠纷》及《民间借贷官司增了近四成两篇稿件,在《青岛日报》发表,帮助人们提高对保险及民间借贷的认知水平,维护自身权益。自2013年开始,宿敏每年撰写金融审判白皮书,组织全庭撰写典型案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防范金融法律风险向全社会发出预警、提出建议。多次在青岛中院与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法律大讲堂”授课,受到领导和企业家的肯定。2018年、2019年,宿敏积极参加“金融安全知识公益讲座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审判经验和真实案例,引导社区群众和高效师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护大家合法权益。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青岛政法先进典型宿敏

2021年07月19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宿敏

  宿敏,女,197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02年7月选调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06年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先后在民四庭、金融审判庭从事金融借款、保险、民间借贷等案件审判工作。2015年担任金融庭副庭长,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做好负责的各项工作,深耕金融审判业务,注重调研宣传,特别是近几年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平安青岛建设中,敏行担当、奋力进取,取得优异成绩,受到领导和同事们认可和好评

  一、特事特办,依法护航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宿敏坚持司法审慎善意原则,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在审理原告某银行诉被告北京某公司金融借款纠纷案中,被告以冻结账户影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经营为由提出解封申请。宿敏收到申请后,按照涉疫案件“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迅速组织网络听证,在同一天内完成合议研究、制作解封裁定并移送执行部门,当日解除了对该企业账号的冻结,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该案作为依法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典型案例被写入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二、机制创新,应对疫情开展互联网庭审模式

  在各行业热议如何应对疫情产生的冲击时,宿敏深感转变办案方式、开启互联网“云”审判模式势在必行。2020年2月,春节假期一结束,宿敏就按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青岛中院党组要求,积极应对疫情,深化流程再造,启动线上办案模式。2月17日,宿敏所在的审判团队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保险纠纷案。庭审结束后,一方当事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图点赞:“互联网庭审真棒!第一次参加智慧法院庭审,一起上诉案件半小时结束。为青岛中院的互联网庭审点赞!”10月24日,为进一步优化和推广金融案件互联网庭审工作,宿敏在市律师协会举办的金融类案互联网开庭业务培训会上,大力宣传互联网开庭模式,不仅节省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庭审效率,而且是审判流程再造的有益探索,为参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为推广互联网开庭模式贡献力量。

  三、响应时代,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

  为呼应互联网金融业务司法需求,2020年青岛中院金融庭将在基层法院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作为负责调研宣传工作的副庭长,宿敏首先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向驻青金融机构征求意见后,形成初步报告,为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基层法院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关于审理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对立案、送达、庭前准备、案件审理、裁判文书制作、电子证据认证规则、裁判要点等进行全流程指引,建立互联网金融案件裁判规范,为案件高效审判打好基础。指导崂山区人民法院、市南区人民法院构建互联网金融审判平台。经过不懈努力,在2020年底,崂山、市南法院帮助企业有效缓解了化解不良资产压力,提升了企业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获得良好社会效果。

  四、勤奋钻研,理论调研成果累累

  参加工作后,宿敏一直坚持审判实践与理论调研并重,通过审判实践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分析研究,再将优化的法律思维用于审判实践,提高审判质效。针对近几年的审判难点预告抵押登记效力问题,通过审理多起案件和反复思考,撰写《抵押权预告登记制度法律适用问题探析——以抵押权预告登记与所有权预告登记本质区别为基础》论文,在2018年全省法院“法院改革与民商事审判问题研究”理论调研活动中获三等奖,刊登在《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上,被天同诉讼圈转载,入选天同诉讼圈年度优秀论文。文中对相关法律规定突破性的理解适用,被最高法院最新的担保制度司法解释采纳。作为主要执笔人,2017年参与山东高院审管办《民间借贷纠纷类案证明标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民间借贷案件裁判观点梳理》,刊登在《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2019年第1期。2020年撰写的论文《票据被除权后持票人权利救济法律适用问题探析》,获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商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论文三等奖。坚持立足审判与加强联动并重,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等提出司法建议。关于加强保险监管、加强金融业监管的多个司法建议,在山东高院、青岛中院获奖,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反馈。2018年开始,每年受邀到山东法官培训学院,讲授金融审判法律适用问题,反响良好。

  五、投身普法,引导公众防范金融风险

  审判实践中,一些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当事人,不仅不懂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无法接受法院基于法律事实做出的判决,甚至质疑司法的公正与权威。看到那些失望又气愤的表情,宿敏感到责无旁贷,针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类案件,先后撰写了《投保需谨慎 避免起纠纷》及《民间借贷官司增了近四成两篇稿件,在《青岛日报》发表,帮助人们提高对保险及民间借贷的认知水平,维护自身权益。自2013年开始,宿敏每年撰写金融审判白皮书,组织全庭撰写典型案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防范金融法律风险向全社会发出预警、提出建议。多次在青岛中院与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法律大讲堂”授课,受到领导和企业家的肯定。2018年、2019年,宿敏积极参加“金融安全知识公益讲座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审判经验和真实案例,引导社区群众和高效师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护大家合法权益。

青岛政法先进典型宿敏

来源:
2021年07月19日

  宿敏

  宿敏,女,197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02年7月选调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06年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先后在民四庭、金融审判庭从事金融借款、保险、民间借贷等案件审判工作。2015年担任金融庭副庭长,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做好负责的各项工作,深耕金融审判业务,注重调研宣传,特别是近几年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平安青岛建设中,敏行担当、奋力进取,取得优异成绩,受到领导和同事们认可和好评

  一、特事特办,依法护航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宿敏坚持司法审慎善意原则,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在审理原告某银行诉被告北京某公司金融借款纠纷案中,被告以冻结账户影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经营为由提出解封申请。宿敏收到申请后,按照涉疫案件“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迅速组织网络听证,在同一天内完成合议研究、制作解封裁定并移送执行部门,当日解除了对该企业账号的冻结,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该案作为依法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典型案例被写入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二、机制创新,应对疫情开展互联网庭审模式

  在各行业热议如何应对疫情产生的冲击时,宿敏深感转变办案方式、开启互联网“云”审判模式势在必行。2020年2月,春节假期一结束,宿敏就按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青岛中院党组要求,积极应对疫情,深化流程再造,启动线上办案模式。2月17日,宿敏所在的审判团队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保险纠纷案。庭审结束后,一方当事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图点赞:“互联网庭审真棒!第一次参加智慧法院庭审,一起上诉案件半小时结束。为青岛中院的互联网庭审点赞!”10月24日,为进一步优化和推广金融案件互联网庭审工作,宿敏在市律师协会举办的金融类案互联网开庭业务培训会上,大力宣传互联网开庭模式,不仅节省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庭审效率,而且是审判流程再造的有益探索,为参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为推广互联网开庭模式贡献力量。

  三、响应时代,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

  为呼应互联网金融业务司法需求,2020年青岛中院金融庭将在基层法院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作为负责调研宣传工作的副庭长,宿敏首先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向驻青金融机构征求意见后,形成初步报告,为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基层法院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关于审理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对立案、送达、庭前准备、案件审理、裁判文书制作、电子证据认证规则、裁判要点等进行全流程指引,建立互联网金融案件裁判规范,为案件高效审判打好基础。指导崂山区人民法院、市南区人民法院构建互联网金融审判平台。经过不懈努力,在2020年底,崂山、市南法院帮助企业有效缓解了化解不良资产压力,提升了企业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获得良好社会效果。

  四、勤奋钻研,理论调研成果累累

  参加工作后,宿敏一直坚持审判实践与理论调研并重,通过审判实践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分析研究,再将优化的法律思维用于审判实践,提高审判质效。针对近几年的审判难点预告抵押登记效力问题,通过审理多起案件和反复思考,撰写《抵押权预告登记制度法律适用问题探析——以抵押权预告登记与所有权预告登记本质区别为基础》论文,在2018年全省法院“法院改革与民商事审判问题研究”理论调研活动中获三等奖,刊登在《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上,被天同诉讼圈转载,入选天同诉讼圈年度优秀论文。文中对相关法律规定突破性的理解适用,被最高法院最新的担保制度司法解释采纳。作为主要执笔人,2017年参与山东高院审管办《民间借贷纠纷类案证明标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民间借贷案件裁判观点梳理》,刊登在《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2019年第1期。2020年撰写的论文《票据被除权后持票人权利救济法律适用问题探析》,获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商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优秀论文三等奖。坚持立足审判与加强联动并重,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等提出司法建议。关于加强保险监管、加强金融业监管的多个司法建议,在山东高院、青岛中院获奖,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反馈。2018年开始,每年受邀到山东法官培训学院,讲授金融审判法律适用问题,反响良好。

  五、投身普法,引导公众防范金融风险

  审判实践中,一些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当事人,不仅不懂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无法接受法院基于法律事实做出的判决,甚至质疑司法的公正与权威。看到那些失望又气愤的表情,宿敏感到责无旁贷,针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类案件,先后撰写了《投保需谨慎 避免起纠纷》及《民间借贷官司增了近四成两篇稿件,在《青岛日报》发表,帮助人们提高对保险及民间借贷的认知水平,维护自身权益。自2013年开始,宿敏每年撰写金融审判白皮书,组织全庭撰写典型案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防范金融法律风险向全社会发出预警、提出建议。多次在青岛中院与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法律大讲堂”授课,受到领导和企业家的肯定。2018年、2019年,宿敏积极参加“金融安全知识公益讲座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审判经验和真实案例,引导社区群众和高效师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护大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