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我正在撰写上午开庭的案件文书,收到了家委会主任成萌爸爸的微信,想让我给新营中学2021级23班的孩子们上一节课。虽然正值年底结案的高峰期,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谁让我是23班的一名家长呢?更别说我还是一名少审法官,进行法治宣讲,增强孩子们的法治意识,我义不容辞!
晚上回到家,开始思索讲些什么。最后决定还是从法院法官的职能入手,让孩子们对法律和司法有基本的认识,讲讲与孩子有关的三类案件,最后讲一下如何提高警惕、远离犯罪。12月21日,开始准备讲稿和PPT,和同事们商讨上课方案,备好宣讲道具--法袍、法槌以及宣传册。
时间定在周三也就是22日下午第三节课。听说23班的孩子们因为拔河比赛成绩优异,已经挺进四强,所以我们除了准备了法治资料等精神食粮,还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鼓劲加油的物质食粮。准备好了,就整装待发吧!
3:05到达学校。门口的大哥非常高冷,一看就是坚持原则久经考验的好同志。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大哥有了热情:“你们是23班的家长,来给孩子上课?还没有来执勤过吧?如果来过,我就认识了。”我打趣道:“那么多家长,您能都认识?”大哥坚定自信、有点傲娇地说:“对,只要来执勤,我全都认识。”虽然拉近了关系,还是先给班主任崔老师打电话确认,然后出示健康码并进行测温登记才能进门。我们新营中学的门卫大哥就是这么不一般,素质就是这么高,有他们守住大门,孩子的安全有保障。
顺利进入学校,来到三楼。正好第二节课下课,23班的孩子们正在教室里做眼保健操。我和慧敏把带来的东西放在门口,静静地等待。有别班同学先出来,看到我们,知道我们是来上课,羡慕地说:“阿姨,什么时候来给我们班上课呀?”我们笑着说:“好的,有机会就来。”这时,眼保健操结束了,张一诺和其他同学出来把我们带去的东西拿进去,孩子们眼中的笑容快溢出来了。
崔老师来了,做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开始授课。
首先我先播放了省高院的一个关于介绍法院和法官短视频。画面活泼、内容丰富,立刻吸引住了孩子。他们神情专注,认真倾听。接下来,我以刚才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对短片提到的内容进行回顾和进一步讲解。我问同学们法院组织结构分为几级?“四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非常好,同学们的关注度和知识摄入度都很高,明白了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基本架构。
接下来,我开始介绍法院审理的案件类型。第一类的是民事案件。我以一个虚拟人物小明的一生作为切入点。从小明在妈妈肚子里时爸爸不幸去世,引出民法典中对胎儿权益的保障;从出生时因为妈妈难产、医生操作不当导致小明胳膊受伤,引出医疗纠纷;从小明在小区中被不拴狗绳的动物咬伤,引出动物侵权纠纷;从上学后,体育课上和同学奔跑相撞导致门牙嗑落,引出人身侵权纠纷;从小明结婚后与妻子感情破裂需要离婚,引出离婚纠纷,同时和大家八卦了一下最近王力宏离婚事件,引导同学们对于娱乐明星要理性追星,不要盲目崇拜;最后,从小明死亡未立遗嘱,引出遗产继承纠纷。
从小明的一生,孩子们了解到我们每个公民所有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如果权利受到侵害,就可以到法院要求法官主持正义。孩子们的眼神里有了一丝崇拜。
我接着讲第二类案件,刑事案件。我从我所在的是中级人民法院入手,回顾、解释视频中提到的两审终审。然后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举了个例子,如果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经过班长和老师的两次处理之后,矛盾就应该就此解开。这和法律设置两审终审的目的是一样的,劝大家不要长久纠结于矛盾之中。
在说到最常见的犯罪类型的时候,我请同学想一想,什么是最常见的犯罪。同学们有的说是抢劫,有的说是盗窃。当我说现在犯罪占比最高的是危险驾驶罪时,大家既有点意外又有点恍然大悟。根据统计,日照地区危险驾驶罪案件数已占全部犯罪的50%。这个罪名太容易入罪,有的时候犯罪人不一定是穷凶极恶或者见财起意的歹徒,很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人,甚至可能就是你的亲朋好友。因此,我再次强调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道理,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父母亲朋的监督员。
接着,我又说了第二类常见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要想提醒同学们穿行马路的时候应该集中精力,快速穿行,不要嬉戏打闹,让自己远离这种概率性极高的过失犯罪。
最后我特别强调了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提醒同学们回家让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容易受骗的爷爷奶奶等老年人都要安装反诈APP,有效堵绝诈骗信息。
说完刑事案件,我们重温第三类案件是行政案件,也就是所谓的民告官案件。给同学们举了一个强制拆迁简单的小例子,加强了认识。
通过对案件类型的介绍,我也引导同学们开始深入思考。法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处处有法律约束,会不会让我们觉得不自由?法到底有什么的价值呢?我告诉孩子们,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就提到“自然状态赋予人以自由,也包含着丧失自由的原因”。用浅显道理告诉大家,所有人必须把一部分自由的权力交出去,接受法的约束,才可以享受自由。比如我不能随便去打人、杀人,因此别人也不能随便侵害我。这么一讲,大家都听明白了,也知道遵守法律以及校级、班规的必要性。
介绍完案件,我又对英美法系法官和中国法官进行了简单介绍。英美律政剧中见到法官都戴着白色头套,寓意是法官应该是一个有法律知识和丰富经验的长者和智者。而中国法官虽然不需要必须白发苍苍才能当法官,但是也必须经过专业培养,通过中国第一难考的司法考试,再通过百里挑一的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法院成为法官,一样要有深厚的法学功底以及睿智的头脑,请大家相信,我们中国的法官能够秉公执法,主持正义。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我就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可能一般人会认为到法院打官司是大人的事儿,和小孩没有关系。我告诉大家,我们处理的很多案件和小孩特别是学生有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未成年人的人身侵权案件,也就是“小孩侵犯小孩”;第二类是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就是“小孩子干坏事儿”;第三类是未成年被害案件,是“大人伤害小孩”。然后我就对每一类案件进行一个分析。
第一类,未成年人民事侵权案件。通过这类案件,主要是提醒同学们,活泼好动是天性,但是日常交往要有度,不要伤害到别人。然后举例,两个同学之间因为打闹,其中一个人用树枝戳伤另外一个小朋友的眼睛,给小朋友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让自己父母付出巨额赔偿。
第二类案件是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就是小孩儿干坏事。我首先是引入了一个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告诉大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能要承担的责任。我们班的孩子都已经是满12周岁。举例大连12周岁男孩儿因为强奸邻居小女孩并致对方死亡,后藏尸灌木丛,事后还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个案件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直接推动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到12岁。我们班孩子都已经年满12周岁,很多孩子身高体壮,一定不要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作出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情。随后,我从原因上给大家分析未成年犯罪的特点。
1、多为冲动型犯罪。比如我们审理的一起案件,几个学生中午一起吃饭喝酒,往宿舍走的过程中,在校门口另一学生秦某看了他们几眼。他们就对秦某拳打脚踢导致轻伤。王菲唱的《传奇》中说“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她看到的是爱。而我们这几个酒后学生看到的是恶,是挑衅。这个案子是典型的《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寻衅滋事罪:随意殴打他人,后果严重的。因此,这几个人均被以寻衅滋事罪判了刑,他们的履历上从此多了一条犯罪记录,那么对他们当兵、就业都会有影响,真的说后悔莫及。
2、多为小矛盾、小摩擦引发。如我院判决的董某故意伤害案,就因为对方划了董某的笔记本,二人发生争执离开教室打斗,在打斗过程中,董某持刀朝被害人小丁腿部捅刺,导致他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后死亡。董某连夜逃跑新疆,两年后被抓获归案,并最终被判刑。这是一个多么小的事件,可能本来只是个玩笑,或者是个恶作剧,但是最终却酿成命案,毁了两个人,两个家庭。我特别提示,如果董某没有违反校规带刀具到学校,双方顶多是拳打脚踢,很快会和好,就不会酿成血案。我注意到,这时很多同学不约而同看向某位同学,我假装不知,后来了解这位同学就带了一把小刀到了学校。相信这个案例讲解后,他应该不会再带刀子到学校。
3、聚众性犯罪居多。我举我当法官审理的第一起案件是五个未成年人抢劫案,就因为一个小孩的父亲是船工,他提议去抢一艘渔船。因为渔船码头远离人群,容易得手。其他小孩纷纷响应。说到这里,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几个小孩太笨了,难道不知道很容易被发现吗?这时,我就引入了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做从众心理。我还举了美国一个真实案例,有25个中学生一起到河边,河上有一个铁路桥,桥高20米,大家约好从铁路桥上跳下去。有个叫帕特里特的男生,很优秀,前途光明,他爬桥时曾停下来,说太高了,其他24个孩子嘲笑他,怂恿他,最终这个孩子从20米高处跳进3.5米深的水里,死于强大冲击力。接下来的24个孩子全都跑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报警。帕特里特不知道危险吗,他知道,但是被同伴压力裹挟着,被迫做了违背内心的事情。通过中外的案例,我告诉孩子们,好的伙伴会让你成长,坏的伙伴会让你送命。很多孩子很乖巧,我们以为他不会犯错,但是如果碰到一两个影响力大的孩子,也可能作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前不久在网上看到几个女孩在高层天台外做危险动作,这几个女孩不知道危险吗?也是知道的。我给孩子们推荐了一本书《乌合之众》,这本书里就说到,不成为乌合之众的一个方法就是,识别乌合之众,保持警惕。我告诉同学们:你们有时觉得老师和父母唠叨,不爱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能明辨是非。我相信,你们心智比小学时自然成熟很多,但是在遇到危险时,当你的内心提醒你时,希望你能冷静地思考一下,勇敢地拒绝一些错误的提议。好朋友不应该让你断送前途,如果他置你于危险境地,你要重新审视,他一定不是真正的朋友。
最后我介绍了第三类案件未成年被害案件,也就是“大人侵犯小孩”。这是特别让人气愤的一类案件。侵犯未成年的犯罪案件依然频发。所以,我们全市两级法院少年法庭今年挂牌成立,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防止犯罪和保护未成年合法权益。我们班的孩子都被保护得很好,但是这个世界上,甚至就在我们身边,有孩子被遗弃、被虐待、被霸凌、甚至被性侵、杀害。这部分我没有展开讲,给大家放了一个微视频《微光》,这个视频介绍了司法工作者遇到的那些令人心痛的案件以及聚集微光挽救孩子的努力。
因为时间关系,我第三个部分没有展开,仅引导孩子们思考感恩、信任父母和老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父母、老师求助。同学们可能会说,不是说法律吗?怎么扯到道德、感恩上去了?我告诉孩子们,法律本身是最低的道德。你可以做的更好,但法律是你行为的底线。孩子们处于特殊的身体发育时期,可能会和父母、老师起冲突,甚至故意对着干。我引导发问,你们看刚才这个视频时,有没有一点庆幸,我不是那个被遗弃的孩子,我不是那个被霸凌的孩子,我每天回到家有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有温暖的小床可以休息,这些都是我亲爱的父母提供给我的。可能我的父母文化不高,言语粗鲁,甚至可能打过我骂过我,但是请相信,他们一定深爱我,而且永远爱我比爱自己多一点!
课程就到这里结束了。我很多话还没说,比如我还想说古人就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尊敬父母和师长,是人之大伦。如果违背,为人所不齿。
说的功利一点,1、如果不尊重父母和老师,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孩子们还没有成年,可能没有体会。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知道一个人特别孝敬父母时,就会对他心生好感,愿意与之结交。如果发现他属于连父母都不愿意赡养的人,直接称之为人渣。试想,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最多恩惠的父母和老师都不尊重,那么他不可能对其他人付出真心,这样的人不可交,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2、不尊重父母和老师,吃亏的是自己。有些小孩说父母打骂了我,我要离家出走,我要自杀,让父母心痛后悔。如果你这样做,父母会心疼,但是这个小孩可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自杀,失去生命,出走,可能会遇到歹徒,甚至被拐卖,可能生不如死,损失最大的是自己。还有同学说,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我上课不听讲,或者我故意气老师,让他无法上课。这样的后果是什么,老师的工资会少吗?一分都不少,但作为学生失去了认真学习的机会,一步拉下,步步难撵,本来能上重点高中,可能得早早踏入社会谋生活,尝遍世间艰辛。
所以,孩子们,希望你们做个善于感恩的小孩,内心强大的小孩。不要因为父母家长的批评就爆裂反抗,甚至自暴自弃。三字经说父母命,需敬听。不但要听,而且恭恭敬敬地听,这样父母能发起火吗?要做个有智慧的小孩,学会保护自己。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每当他们无法控制自己情绪时,你可以启动一个防御机制,告诉自己,谁叫他是我的父母呢?我原谅他了。就像你一遍遍犯错,父母总会原谅你一样。
我还有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有个小男孩写了篇作文,叫做《我的妈妈8岁》。他说,我今年8岁,我的妈妈也8岁了。从我出生那一刻起,她才成为妈妈。她和我一样,我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小孩,她也不知道做一个好妈妈。我们都会犯错。这个小短文,深深的哲理:父母和孩子需要一生相互成就,相互谅解。
下课了,我走出教室,接着去观看了拔河比赛。23班胜利夺冠的经历我就不再赘述。下面我说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一是孩子们素质好。在路上,我遇到了很多我认识和我不认识的孩子,礼貌地和我打招呼。讲课前,同学们热情鼓掌,当我播放PPT遇到障碍时,褚浩宇同学及时上前解决问题,让我感受了新营学子的教养。我能注意到咱班孩子们的眼神那么明亮,那是一种澄净的眼神,是心理阳光、健康的眼神。
二孩子们可以做到课堂秩序好。在我上课时,孩子们没有谁喧闹,都在认真听、认真答,参与度极高。我仅认识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都像武子杰一样,姿势端正腰板挺直,无论何时你都能感受到眼神的呼应,知道他在认真听讲。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能感受到做老师的快乐。从而我也相信,我们孩子如果上课都是这种状态,那学习成效绝对非同一般。
三是孩子团结向心力强。拔河比赛时,场上队员都如秦铭成一般勇毅担当,让我觉得我们取胜是稳稳的,很让人放心。后备队员们表现也很精彩。PS一个有趣的事情。陈韦翰同学一边喝红牛一边站在我旁边和我讨论问题,告诉我这是第二罐红牛。等队员都拿着拔河绳站好时,他还站在我身边,我问你咋还不上场?他很沉着地说:“我是后备队员。”我问:“那你还喝两瓶红牛?”他很认真:“因为我是后备队员,准备的时间更长,所以需要多喝。”是不是很可爱的回答?
三孩子们各具特点。下课后,和一些孩子有了交流。他们很主动来找我探讨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沉稳好学,开始有了职业梦想,王振宇告诉我他很喜欢法律,已经自学刑法学。如何真会投身司法事业,那是法学所幸。有的孩子对政治事件中的法律问题很敏感,比如陈韦翰问我前苏联领导人开着美国总统送的有故障的汽车发生事故怎么认定责任?有的孩子对诉讼时效和危险驾驶的交叉问题感兴趣,说如果马上到时效了,但是因为开车前吃了一个蛋黄派导致涉嫌酒驾被查处无法及时进入到诉讼程序中怎么办?还有个孩子嘴特别甜,可能是牟浩凯,叫我“法官姐姐”,问他发的零食被别人给吃了怎么办?还一个孩子拿着我们分发的宣传册,指着其中一幅图问我:“他做错了事,已经道歉了,还会被判刑吗?”我估计他最近可能犯了点小错。这些孩子,让我感受到新鲜、可爱,我不觉得他们的问题是否幼稚或者匪夷所思,我只知道,他们开始了法律的思考。
这就是我不虚此行的一次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