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筑牢忠诚 濯洗自身 激扬正气——山东法院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侧记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28日 | ||
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山东法院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扣“四项任务”“三个环节”,铸就忠诚之魂,整治“肌体病疾”,弘扬清风正气,法院干警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为民办实事的主动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形成了正气充盈的良好生态。 正心铸魂——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这是一场洗涤法院干警心灵的大考,这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教育。 “以沂蒙红色资源为依托,组织干警重走大青山突围路、参观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及苏家崮突围战旧址,引导干警从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胜在介绍教育整顿举措时说。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干事有方向。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信仰就如同空气一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必不可少。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信仰而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信仰二字的力量……”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张鑫在心得体会中写道。 “我们处在最基层,教育整顿这个事老百姓都知道,我们工作干得好,他们给我们送锦旗、写表扬信。工作干得不好,他们说我可是知道你们正在进行教育整顿,那表情意味深长。”7月28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七贤人民法庭庭长韩晓爽对记者说。 教育整顿就是让群众监督“厉害”起来。群众监督也是工作取得成效的最好方法。据了解,市中区法院上半年结案13078件,人均结案210件,排名均居全省法院前十。上半年庭审直播案件4980件,居全省法院第一。 作为全国法院系统英模代表,受邀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观礼活动的全国模范法官、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永涛说:“作为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法官,应当拥有什么样的情怀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对党的信仰,对法治的信仰,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敬业情怀、为民情怀。”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政治大考、忠诚大考、党性大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态。 割“疣”去“瘤”—— 打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我们的线索核查专班共收到线索218件,其中查实5件,一件是适用法律错误,一件是判决书出现多处错别字,一件是车辆未及时查封……”8月2日,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文芳向记者介绍。 作为政法战线开展的一场刀刃向内的深刻自我革命,“刮骨疗毒”,挑战前所未有。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主动说明问题干警344人,其中1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核查线索1364条,其中查实38条,处理干警37人。”地处革命老区的临沂市两级法院没有引功自居,严查起来毫不留情。 检视问题是方法,整改问题才是目的。 “针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发现对法院工作中执行方面办理结果不满的占51%,我们专门开通了执行局长热线,强化对执行干警的业务培训和司法作风建设。”长清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刘锋说。 据了解,目前全省市县法院共制定、修订589项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长效制度机制。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真梳理分析顽瘴痼疾和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共性原因,制定出台了29项规范性文件。 一个健康的“肌体”,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割“疣”去“瘤”后,必将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 “今年以来,全院收案11410件,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6.73%,民事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为77.8%,全市法院排名第一。”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法院院长任永介绍说。 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法院队伍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迎接“凤凰涅槃”。 英模引领—— 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领。 “她今年上半年已结案786件,以她为主的这个速裁团队,把奉献、高效、团结、阳光传递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以她为荣。”说起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的临沂中院法官马骏,该院政治部副主任王君淑自豪地对记者说。 山东法院大力弘扬英模精神,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浓厚氛围,组织“跟班学习找差距,立足岗位创一流”活动,引导干警忠诚履职、担当作为。 “今年以来,我们工作室已结案210件,过付赔偿款1230万元,一次办好群众满意度达到98.7%。”7月30日,2020年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的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法院法官于杨在以她名字命名、专门处理交通事故纠纷的工作室前对记者介绍。 博山区法院下沉服务平台,建立“法官工作室”模式,将与矛盾纠纷解决紧密相关的交警、民政、司法等行政机关,以及人民调解、仲裁、保险等社会力量,集中整合到专业工作室,为群众提供从诉前调解到诉后理赔的全流程公共服务。 “基层矛盾急切地需要法律的支撑,我的体会非常深。”淄博市周村区杏元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董锋说,“法院的这个‘微法庭’办案模式非常好啊,给我们这个拆迁村帮了大忙了。” 淄博市周村区人民法院南营人民法庭主动研判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影响,按照“快、便、灵、暖”要求,无缝对接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利用“微法庭”办理案件和推动诉源治理,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群众打官司求的是公平,要的是效率。 “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共收到网上立案申请148.2万件,平均审核周期1.86天,比法定审核周期缩短5.14天。有18.75%的网上立案来源于非工作时间,智能诉状自5月推出以来已经生成2492件。”山东高院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山东法院进一步细化为民办实事的各项措施,已出台为民办实事项目3235条,便民利民措施2758条。全省诉前调解成功20.5万件,35个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下降。(本报记者 闫继勇 本报通讯员 胡科刚) |
||
|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