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法院人的初心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6日

  几年前,我还在某个法庭工作时,一天,来到法庭一位老者,他向我们反映了他儿子如何不孝顺,在家里如何受的委屈,说着说着老者落了泪,想要我们帮助他。因为他没有立案,不是相关案件的当事人,只能算是来咨询法律问题的当事人,我们只能略带敷衍地告诉他通过合法方式解决。老者可能实在别无选择,又来法庭几次寻求帮助,最后一次,大概是着急了,说着说着就跪在了我和另一名年轻工作者的面前,当时,让人惊讶不已,是受到了什么样的委屈,以致于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委屈地跪在与其相差四五十岁人面前?在如今的生活里,也偶尔出现这样委屈场景,后来,我们把他介绍到法庭旁边的法律服务所,为其提供了法律帮助。

  这件事常常我想,身为法院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接触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即便在人们日益幸福的今天,人们的诉求却始终是有的而且越来越多样化。就像那位老人,他不是我们口中所谓的上访者,也不是闲来无事到法庭恣意妄为的,他一定是碰到了难处。当我们置身于各种矛盾纷争漩涡时,当我们面对这些案里案外的诉求时,我们应当秉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是否有持之以恒的信仰?

  我想,是我们法院人的初心,是我们法官、法院工作人员对社会担当起的一份责任心,一种良知,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法律信仰。

  各位,是否曾有过当事人无数遍打电话,我们已失去耐心并打算予以厉声斥责的时候;是否曾有过让当事人焦虑地等待接访,而我们却一直置若罔闻的时候;是否曾因案件复杂,忙得焦头烂额,对已发现的蛛丝马迹疑点,予以忽略的时候?我们工作中百分之一的点滴业务,对当事人来说可能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案件,有些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来法院一次,打这么一回官司。如果我们不尽心尽力,势必影响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公正的法律让社会有了正义,法官的良知令社会实现正义。

  曾读过一位学者,德沃金的名著《法律帝国》,这位大师对法官形象描述,“在法律铸造的帝国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则是帝国的国王”。

  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我们清醒认识到,司法的主角是法官,司法公正的关键是法官,而法官客观公正的品格则是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审判权来源于国家和人民,作为社会各种矛盾纷争的终局裁判者,在以法官的形象出现时,我们应远远超越小我之上,法官只能成为正义的化身,公正的天使,社会的良心。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弘扬正气,是法官神圣的职责。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为民解难,是法官义不容辞的义务。法官的心胸应当充满正气,法官的肩膀应当扶持弱小,法官的两袖应当一片清风。法官的良心,服从公正与正义。做法官的目标,就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法院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葛成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