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为了沂蒙山的重托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11日

  为了沂蒙山的重托

  作者:王永涛

  我是1995年考入法院工作的。记得在报到前的一天晚上,父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法官是断案子的,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要是断得不公、把案子断错了,人家就说咱是个糊涂法官!父亲深情的嘱托,沉甸甸的,一直牢记在我的心头。怀着对法官职业的无限忠诚与景仰,我在基层法庭已经工作了17个春秋,办理了4500多起案件,调处了上万名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次投诉,没有一起信访。多年的审判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就要肩负像大山一样厚重的责任。

  2009年9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在半程镇工业园内,数百名讨要欠款的民工得知企业负责人逃跑后蜂拥而至,群情激愤,把一个公司的院墙推倒了,眼看一场哄抢企业财产的恶性事件一触即发,情况十分危急。

  原来,这个企业前期投资过大,再加上金融危机影响,导致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产,还拖欠30多万元的民工工资。之前,已经有十几起案件起诉到法庭。法庭接案后,意识到这个案子的极端复杂性,牵扯到多家债权人和几百名民工。处理的好,各方受益。处理不妥当,大家的合法权益不仅得不到保证,很可能会激化矛盾,导致集体上访。法庭已经拿出了一个审慎的初步综合处理方案。如果发生哄抢,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放下电话,我心急如焚,立即和同事们赶到现场。人们情绪激愤,吵嚷叫骂。为了尽快平息事态,安抚民众,我随手举起一只水杯对大家说:一个完整的杯子是有价值的,如果把它摔碎了,就一分钱也不值了。哄抢企业就像打碎玻璃杯一样,不但大家都拿不到钱,还会触犯法律!请大家相信法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财产整体拍卖后,优先兑付大家的工资!”……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的嗓子喊哑了,衣服被汗水湿透了,群众的情绪也渐渐平稳下来。

  随后几天里,我又连续召开了五次债权人会议,先后十几次奔波于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经过反复协调,最终达成了一个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首先将这个企业先行托管。第二对企业财产整体评估拍卖。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拍卖过程中,唯一一个参与竞买者一时又拿不出五百多万元的竞买资金,案件又要搁浅。

  按照常规,企业卖不出去,只好继续等时间。可是多等一天,就意味着他们全家人的生活多一份拮据,孩子的学费多一份困难。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做出了一个很有风险动作:动员将这些债权人的债权转让给保申公司。这样既能让新公司解决竞买资金的困难,也能让民工们尽快拿到钱,其他的债权人也会得到报偿。最终员工们不但欣喜的拿到了工资,而且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这个案子的圆满结案让我们懂得,创新执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临沂市兰山区是著名的商品集散地,诉讼到法院的各类民商事案件持续增加,近五年来兰山区法院每年受理案件达到2万件以上。一线法官人均年办案300多件。我个人每年办案500余件,最多达700件,有时一天调处七、八起纠纷。面对繁重的审判压力,我把调解工作贯穿“庭前、庭审、庭后、判后”四个环节,抓住“利益平衡点、感情契合点、化解突破点”三个节点,侧重 “诉讼成本过高、弱势诉讼群体、容易矛盾激化”三种类型,把握 “多元调解、风土人情、法制教育和及时判决”四个结合,探索总结出了“四三三四”调解工作法。多年的司法实践告诉我,只要我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心换心,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那年春天, 70多岁的刘大娘因赡养问题将几个子女告上法庭。原来,子女们因为看孩子、干农活以及财产分配与老人产生矛盾,对刘大娘不管不问。庭审中,子女们你争我吵,情绪都很激动,刘大娘却在一旁暗自流泪。我的心里一阵酸楚:不到万不得已,做父母的谁会忍心去告自己的孩子?对这样一个是非明确的案子,当庭作出判决非常容易,但是判决后子女们仍然会冷眼相对,老人吃得再好、穿得再好,也感受不到幸福。正当我纠结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法庭外的那条小河。休庭后,我把几个子女叫到一起,指着窗外,对他们说:“这就是王祥卧冰求鱼的孝河。这个故事,传诵了一千多年,作为中华24孝之一,是我们沂蒙人的骄傲!你们知道孝河冬天为什么不结冰吗?是因为王祥的孝举感动了天地!孝河里的藕为什么多个孔吗?就是在警示后人要有一颗孝心!”。一番话说的几个子女羞愧难当,低头不语。家庭纠纷,争执的时候,“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都会抖搂出来,一旦找准了化解矛盾的突破点,所有的纷争就会烟消云散。最终子女们接受了我提出的调解方案,达成了赡养协议。看着蹒跚的老人被子女们搀扶着走出法庭,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法官办案不仅仅要分出是非,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真正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温暖。

  半程街的老王因为宅基地纠纷打起了官司。由于之前听过社会上一些司法不公的传言,心存疑虑的他多次找到我,要请我吃饭,都被我婉言谢绝。没过几天,老王又来到我的办公室,把一个装着钱的信封放到了我办公桌上。我把信封推给他。对他说:“老王啊,你把我们法官都想成什么样了,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钱我绝对不能拿,请你理解我、尊重我!” 案件很快结案,效率之高出乎他的意料。 喜欢书法的他,特意撰写了一幅对联送给了我:“永思追先仰上善,涛远振颖达清天”,巧妙地嵌入了我的名字。这幅对联一直挂在我法庭的宿舍内,这是父老乡亲对我的一份肯定与褒奖,更是老百姓对一名人民法官的嘱托和期望!

  做了17年的基层法官,每天面对的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接触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民事纠纷。但我深知,一起纠纷,对我们来说只是普通的一件案子,但对当事人来说,却可能是天大的事情。他们一辈子也许就打这么一次官司,但这一次的官司,就决定了他们对法院的信赖、对法律的信仰!就会赢得口碑和民心!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去看望父母,回家的路上坐了一辆三轮出租车,到了家门口我掏出了几块钱,骑三轮车的老汉回头对我说,不要钱了。我很诧异,抬头打量着他,他说:“王法官,你不认识俺了?那年因为别人欠俺的钱,打了个官司,你给处理得很公道,俺很服气。一直还没有机会感谢你哩!看着他那满脸沧桑、憨厚朴实的样子,我被感动的久久说不出话来!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待当事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妹一样,只要你把他们当做亲人,他们就会打心眼里记住你。

  考取法院之前,我在临沂商贸城做小生意。多年过去了,有个成了千万富翁的熟人对我说,如果你当初不选择法院,可能也早就是大老板了,你不后悔吗?我总是一笑而过。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有很多, 4500起案件,调处了上万名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换来的是群众的幸福、社会的祥和,这就是我17年来最大的收获和财富!

  我生在沂蒙,长在沂蒙,奉献在沂蒙。在我的身边,有无数和我一样的沂蒙法官,他们和沂蒙人民一起用热血和汗水,续写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比起他们,我只是做了一些份内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予了很高的荣誉,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我一定不辜负党河人民的重托,坚决以公正和廉洁捍卫着法律的尊严,以公平和正义赢得群众的信赖,以忠诚和良知守护着人民法官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全国模范法官、党的十八大代表、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半程法庭庭长)

关闭

版权所有: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北城新区上海路27号 电话:0539-8128016 邮编: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