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人民法院报】为沂蒙老区发展注入执行新动能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4日

  

  

  

  

  

  

  今日,《人民法院报》第5版以《为沂蒙老区发展注入执行新动能》为题,深度报道了蒙阴法院执行工作。全文如下:

  巍巍八百里沂蒙,一片红色热土,一方绿色高地。位于沂蒙老区核心区域的山东省蒙阴县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把沂蒙精神传承与执行工作实践深度融合,围绕司法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如我在执”的生动实践书写群众满意答卷。

  统筹执行 赋能乡村振兴

  “法院执结一案,实现了多方共赢,为我们乡村振兴和镇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日,蒙阴县联城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专程将一面锦旗送到蒙阴法院,对法院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位于联城镇的蒙阴县某砖瓦厂有限公司于2012年建成投产。因生产经营需要,砖瓦厂与刘某等71户村民口头达成了共计40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合同,承包费每年45293元,一年一付。

  建厂初期,砖瓦产品供不应求。后来,随着国家关于烧结砖瓦行业转型发展政策的出台,砖瓦厂日渐式微,最终于2022年完全关停,共拖欠村民2019年度至2024年度承包费28.89万元。村民在讨要承包费多年无果后,自2024年10月开始,陆续到联城法庭咨询立案,寻求法律帮助。

  这期间,联城镇党委政府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洽谈,一个拖拉机配件加工和一个2万锭4条生产线的纺纱招商引资项目顺利签约,等待落地建厂。

  砖瓦厂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非常适合招商项目厂房建设,而且砖瓦厂闲置的厂地也急需盘活利用起来。

  “我好好用着的设备,交给你们来给执行处置,这可不是一般的贬值,这个损失怎么办?”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由于被执行人对设备处理存在不满,加之与当地村民关系闹僵,因此对法院执行工作抵触情绪大,不肯配合。

  一边是被执行人不肯配合,执行工作进展不顺,一边是乡村振兴项目亟待开建,时间不等人,还有71户村民的承包费没有着落,民生需要保障。党委政府、广大村民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法院。

  “被执行人来投资建厂也不容易,执行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寻求最佳方案,争取各方利益最大化,把强制执行与服务大局和保障民生权益的工作做细做实。”蒙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裴振华对这起执行案件提出了要求。

  执行人员秉持“如我在执”情怀,在做好被执行人思想工作的同时,协同镇党委政府积极为砖瓦厂转型发展想点子、找路子,助力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进。法院开拓执行思路,由镇政府协助联系寻找设备买家,交由企业自行处置设备,以简化评估拍卖的环节流程,缩短执行时间,提升执行公信。

  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截至2024年年底,拖欠6年涉及71户村民的承包费全部足额支付,停产多年的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出发,两个投资过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也于近日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亿元,税收收入5000万元,可解决当地300多名群众就业。

  腾笼换鸟 助力招商引资

  “别看现在这里还有点安静,用不了多久,就会热火朝天起来,一个投资过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即将落地开工,为园区发展再添新引擎、激发新动能。这个项目能顺利引进,离不开法院的有力保障。”蒙阴县垛庄镇人大主席薛新玉指着眼前的一片场地,一边介绍一边感谢。仲春时节的孟良崮工业园区,一派生机勃勃,春意和着激情在大家的心头涌动。

  时间回溯到2011年,山东某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油公司)入驻孟良崮工业园。该公司从事高清洁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油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因市场、自身经营等原因,至2015年年底,公司便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并产生了大量债务,成为多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

  申请执行人山东某高速发展有限公司与石油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债权本金总额为2206万元,2016年进入执行程序。被执行人的生产许可证已被吊销,设备闲置,厂房荒芜,恢复生产的条件能力已完全丧失。但被执行人对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拒不执行,以种种借口和理由占据场地拖延时间,阻碍执行。

  经多次做工作无效后,蒙阴法院依法对涉案房产、设备、土地等进行评估拍卖,并限令被执行人在规定时间内腾出场地。辖区政府一方面与被执行人和法院沟通协调,力求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一方面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并与相关企业达成了引进意向。

  蒙阴法院着眼优化营商环境和维护涉案企业的合法权益,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与强制执行及维护稳定工作。面对被执行人的谩骂阻挠,执行人员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重点引导被执行人要敬畏法律法规,遵循市场和企业发展规律,尽快调整经营策略以图东山再起,但被执行人并不为之所动。

  为了使招商项目尽快落地,释放园区新动能,2024年7月,蒙阴法院决定依法实施强制清场,在执行环节上加档提速,为工业园腾笼换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法院周密制定了清场方案,与辖区公安、安监、公证、食品、卫健等部门密切协同联动,确保人员安全、现场秩序稳定。28名法院执行干警与辖区政府部门人员,顶烈日冒酷暑,连续奋战3天,共清理运送物品60余车。清场行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执法执纪监督员现场监督,保证执行公开透明,阳光清场。

  最终,一起历时7年、标的额2200余万元的执行积案顺利执结,190亩闲置场地被盘活,为工业园新项目的加快落地扫清了障碍。

  转换思路 巧执行多方赢

  蒙阴县盛产蜜桃,是有名的中国蜜桃之乡,全县80%以上的农民从事蜜桃栽植,蜜桃收入成为主要经济来源。而与此同时,蜜桃买卖纠纷也时有发生。

  老赵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蜜桃购销大户,蜜桃生意曾经出口到东南亚一带。后来,由于无序扩张、市场行情等种种原因,生意进入不良循环,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老赵就背上了上百万元的巨额债务,这其中就欠了类某某等19户桃农的桃款总计70万元。

  “我们种桃的就是靠着卖桃钱来吃饭养家,他这一欠就是好几年,让我们怎么生产生活?”19户桃农在向老赵讨要欠款无果后,相继于2023年3月将老赵告上法庭。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蒙阴法院执行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涉及老赵的执行案子有七八起,其名下的冷藏库、房产、车辆、土地等动产和不动产均已被其他债权人抵押或保全,暂无财产可供执行。不仅如此,老赵身体还患有疾病,需定期到外地医院治疗。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19户桃农不满情绪高涨,纷纷去有关部门信访。执行人员在与村委会和乡镇党委政府加大沟通协调、共同做好桃农安抚工作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执行联络员、网格员、果业协会等作用,内外合力,多管齐下,加大对老赵其他财产线索的调查力度,全力以赴推进案件执行,尽最大努力维护果农合法权益。

  “某果品合作社的小陈前两天来这里转悠过,对老赵那座被银行抵押、查封的冷藏库很感兴趣,有想经营的意向,只是觉得办理手续、流程什么的挺麻烦,不知道怎么入手。”在一次下乡办案时,执行人员听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原来,老赵的一处冷藏库被债权人某银行抵押,进入拍卖程序后,先后两次流拍。一座设备功能齐全,能正常使用的大型冷库,就这样一直闲置在那。

  “小陈也是老赵的债权人之一,如果他能将老赵的冷藏库承包过来经营,每年就有10多万元的承包费,这不仅能冲抵小陈的债权,而且还可以‘借鸡下蛋’,使闲置的冷库年年都能产生效益,如此一来再与银行协商,承包费由银行收取一部分,然后再匀出一部分来支付给桃农,达到一人承包、多方受益的效果。”

  思路一变天地宽。法院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银行方面同意小陈对其抵押、查封的冷库进行承包经营。最终,银行、小陈和19户桃农就承包费收取、分成比例等达成了一致意见。

  蒙阴法院集中兑付农民工工资。

  2024年年底,执行人员将第一笔冷藏库承包费中的7万元,按照比例分付给了桃农。桃农怨气平息,信访得以化解,一起陷入僵局的涉民生执行案件就这样迎来新转机。

  对话新闻当事人

  弘扬沂蒙精神 展现执行担当

  访谈对象:山东省蒙阴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裴振华

  执行周刊:作为老区基层法院,蒙阴法院是如何克服困难,立足自身实际推进执行工作的?

  裴振华:我们是老区县加山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当事人履行能力差;外出务工人口流动性大,被执行人难找;当事人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小标的案件多,执行成本高、难度大,等等,执行难显得尤为突出。蒙阴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已深深镌刻在每一个蒙阴人的基因中,这是推动我们审判执行工作向前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强大动力。我们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与开展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重点教育引导干警要“感恩回报”“将心比心”,感知案件背后的百姓冷暖,厚植“如我在诉”“如我在执”情怀,使“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成为广大干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执行周刊:在执行实践中,蒙阴法院是怎样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

  裴振华:蒙阴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中国桃乡。我们深化“爱我桃乡、助力果农”活动,开通涉果品案件绿色通道,对苗木、农资、果品买卖纠纷等案件,在快调、快审、快结的基础上强化“快执”,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2024年,执结涉果品案件152件,执行到位金额521万元。法院还结合案件执行发现的问题,向县里提出了规范果品交易秩序的司法建议。2024年以来,涉果品纠纷案件同比下降三成,取得了“一条司法建议,全县果农受益”的良好效果。

  持续深化“蒙法护企·崮乡行动”助企惠企品牌,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助力企业行稳致远。2024年,为涉诉企业执行到位案款4200余万元,为58家公司及时修复企业信用、依法暂时屏蔽被执行人信息,通过执行为120余家汽贸物流运输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执行周刊:据了解,2024年,蒙阴法院执结率、执行到位率和完毕率均居全市法院前列,综合质效在全省法院表现不俗。对于执行工作,蒙阴法院下一步将有哪些新举措?

  裴振华:一是践行“三强三优”,提升执行质效。坚持系统思维、目标导向,常态化开展“沂蒙风暴”专项执行活动,将涉民生案件作为重点攻坚,通过府院联动、靶向发力、交叉执行等,推进“终本清仓”实现新突破,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

  二是强化多维监督,提升执行公信。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社会各界、媒体以及案件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的全方位监督,让社会各界和当事人亲眼、亲身感受法院执行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和付出的艰辛,以公开赢取理解尊重,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三是打造执行铁军,提升队伍素质。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政治轮训和业务学习,全面提升队伍素质。牢固树立务实高效的作风形象、公平正义的执法形象、如我在执的服务形象、善意执行的文明形象、清正廉洁的职业形象“五大形象”,着力打造沂蒙司法铁军,为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人民法院报5版作者:王家秒 李长富 田浚序 卢欣然(文/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