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十佳法官风采展示 > 高晓工作室 > 个人感悟

个人感悟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19日

  公心,让法律更公正

  多年的审判经验,使我深知,法官是否有一颗公正的心,将直接影响案件处理是否公正,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能否实现,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直至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我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每天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基层法官,无论在庭上、庭下,都要谨言慎行,不让自己的一言一行,表现出对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亲疏远近。在不偏不倚中,我执着于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审理,在查清法律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思维和逻辑推理,最大限度地还原案件客观真实,让当事人赢得清楚、输得明白。

  我常常告诫自己:一个法官,仰视国微,知道自己是在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主持庭审,知道自己的责任是追求真相、明辨是非;敲击法槌,知道自己是在用良心作出判决;合上案卷,知道自己已竭尽全力、问心无愧。这,就是公正!

  耐心,让百姓更信任

  调解,是解决民间矛盾纠纷的最佳途径。而在调解过程中,面对期许相背的当事人、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法官付出最多的应该是耐心。

  老百姓到法庭打官司,认为终于找到说理的地方了,总觉得有许多的理要讲,有很多的冤要伸。而大多数老百姓,因为欠缺法律知识,不能进行法律思维,往往又说来说去说不到点子上。这就需要法官在庭上合理引导,庭下耐心倾听。在引导他们适当宣泄不良情绪的同时,寻找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既解开“心结”,也解开“法结”,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一起离婚案件,女方是一名性格偏执的农村妇女,男方三次起诉离婚,她均不同意。其中一次,因不想离婚,大闹法庭,把审判庭的窗户全部砸坏,差点闹出人命。

  本次庭审,女方仍固执已见,喋喋不休地历数男方对她的种种不是……最后声嘶力竭,歇斯底里地躺在了地上。此时,我只好休庭。

  庭后,我与女方进行了三次谈话,让她尽情倾诉了与男方在十几年婚姻过程中相处的点点滴滴,逐渐明白男方不可能与她和好的事实,而她只不过是想抓住婚姻这根最后的稻草来保全一个徒有虚名的家。最终,她幡然醒悟,自愿同意离婚。

  爱心,让结果更完美

  作为一名法官,只有拥有一颗爱民之心,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能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美丽。

  我审理一起收养案件,被收养人巧巧(化名),是父母的第三个女儿。父母一心想生个儿子,便把她送给姑姑家收养,并保证以后绝不相认。巧巧15岁那年,偶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血浓于水的亲情让她与亲生父母相认,不愿回到姑姑家。

  当年的顾虑变成现实,姑姑和姑夫不能接受,一纸诉状将巧巧和他的亲生父母告上了法庭,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并追索抚养费12万元。

  接手案件后,我深知这是一起典型的置气官司,症结在于亲情的背叛,而不是抚养费的多少。我没有急于组织庭审,因为我知道,置身于审判庭的双方会针锋相对,总想理论出谁对谁错,而亲情哪有对错。我把双方请到法庭的会议室,引导他们推心置腹地谈起了15年的收养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辛苦、感情,彼此“得到”女儿、“失去”女儿的心路历程……每个人都满眼泪水、满脸深清、满心愧疚。最后,巧巧紧紧地搂着自己的亲生父母,又紧紧地搂着本是姑姑、姑父的养父母,哽咽着说“你们都是我的爸、妈,你们老了,我都会养。”

  就这样,我又一次用爱心化解了一起家庭纠纷。我常想,用亲情化解对亲情的背叛,这也许是处理婚姻家庭类案件的最佳途径。

  情感是交流的纽带,用心于情,站在百姓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百姓办事,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用情感架起沟通的桥梁,这又是处理所有民事纠纷的最佳方法。

关闭

版权所有: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北城新区上海路27号 电话:0539-8128016 邮编:276000